我国科学家将AI大模型用于月球探秘

发布时间:2025-05-13 来源:互联网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月球探测数据呈现井喷式增长。

人工智能正在帮助人类深度认识月球。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阿里云8月29日联合发布国际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为月球科学研究带来了新机遇。

我国科学家将AI大模型用于月球探秘

8月29日,一观众在观看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介绍。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月球探测数据呈现井喷式增长。“现在全世界有关月球和行星的探测数据,超过2个PB。”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委员、研究员刘建忠说,月球上有密密麻麻的撞击坑,这些撞击坑对月球本身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撞击坑数量众多、形态复杂多变,研究起来非常复杂。“我们现在统计最多的是直径大于一公里的撞击坑,最新统计数据是100多万个。”刘建忠说,随着撞击坑直径变小,它的数量呈指数级别增长。要把每一类撞击坑都识别或统计出来,如果全部依靠人工,不太可能实现。如今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解决方案研发部总经理曾震宇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阿里云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充分交流,历时近一年打磨,把多模态大模型拓展到了月球研究领域。“陨石撞击坑是我们双方合作的第一个试点。现在看,在月球撞击坑年代和形态判别上,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的准确率最高能够达到80%以上,超出了我们预期。”曾震宇说,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化,未来多模态大模型还可以拓展到月球更多地质地貌的分析研究上去。“利用大模型,可以大幅度提高撞击坑识别效率,降低研究成本。”刘建忠表示,在这个项目上,地化所提供了很多月球和行星方面的教材和文献,接近2万多个PDF文档,大概有50多个TB。阿里云对这些文档进行数据处理后,变成了训练“大模型”的知识中心。“月球专业大模型将大大加速海量数据的处理,帮助科研工作者挖掘新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评价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评价道。

本周热门教程

1
中国科技馆AI主题活动的举办,增强人工智能科学素养提升

中国科技馆AI主题活动的举办,增强人工智能科学素养提升

2025/04/16

2
人工智能引领系统思维新模式“智核0”:助力人类认知飞跃

人工智能引领系统思维新模式“智核0”:助力人类认知飞跃

2025/04/16

3
中国银河证券:建议关注AI+应用相关以及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领域龙头公司

中国银河证券:建议关注AI+应用相关以及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领域龙头公司

2025/03/19

4
AI遇上化学:“不可能”变为“可能”

AI遇上化学:“不可能”变为“可能”

2025/01/07

5
AI智能体创作模式来了,版权忧患也来了

AI智能体创作模式来了,版权忧患也来了

2025/02/18

6
当AI赋予机器人“灵魂”:2024年最值得关注的AI机器人技术盘点

当AI赋予机器人“灵魂”:2024年最值得关注的AI机器人技术盘点

2025/02/11

7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人工智能大模型仍在发展初期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刚刚开始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人工智能大模型仍在发展初期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刚刚开始

2025/02/24

8
中经评论:勇立潮头拥抱人工智能

中经评论:勇立潮头拥抱人工智能

2025/02/25

9
2024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与人工智能模型发展研讨会在武义召开

2024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与人工智能模型发展研讨会在武义召开

2025/01/10

10
AI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商业化空间进一步打开

AI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商业化空间进一步打开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