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用人工智能发现超短周期行星

发布时间:2025-04-22 来源:互联网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葛健教授带领的国际团队创新了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并成功在开普勒卫星2017年释放的恒星测光数据中,发现了5颗直径小于地球、轨道周期短于1天的超短周期行星,其中4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其主星最近、最小的行星,类似火星大小。

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一次性完成搜寻疑似信号和识别真信号的任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NRAS)上。

经过5年的努力和创新,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结合GPU相位折叠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的新算法(GPFC)。该算法比国际上流行的BLS法搜寻速度提高了约15倍,检测准确度和完备度各提高约7%,显著提高了凌星信号搜索速度、精度和完备度。该算法已成功应用在开普勒的数据集中,并识别出5颗新的超短周期行星,展现了新的算法在搜寻微弱凌星信号上的优势。

据了解,这些超短周期行星的存在,将为行星系统的早期演化、行星-行星相互作用以及恒星-行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包括潮汐力和大气侵蚀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对行星形成理论研究有重大意义。该研究成果对在高精度光度观测数据中快速、高效搜寻凌星信号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式,也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天文海量数据中探寻微弱信号的广泛应用潜力和前景。

我国科学家用人工智能发现超短周期行星

新发现的类似火星大小的超短周期系外行星艺术想象图。由于离主星非常近,行星不光表面温度很高,而且潮汐力会挤压行星内部和表面产生很多火山喷发。

本周热门教程

1
中国科技馆AI主题活动的举办,增强人工智能科学素养提升

中国科技馆AI主题活动的举办,增强人工智能科学素养提升

2025/04/16

2
中国银河证券:建议关注AI+应用相关以及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领域龙头公司

中国银河证券:建议关注AI+应用相关以及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领域龙头公司

2025/03/19

3
AI遇上化学:“不可能”变为“可能”

AI遇上化学:“不可能”变为“可能”

2025/01/07

4
AI智能体创作模式来了,版权忧患也来了

AI智能体创作模式来了,版权忧患也来了

2025/02/18

5
当AI赋予机器人“灵魂”:2024年最值得关注的AI机器人技术盘点

当AI赋予机器人“灵魂”:2024年最值得关注的AI机器人技术盘点

2025/02/11

6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人工智能大模型仍在发展初期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刚刚开始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人工智能大模型仍在发展初期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刚刚开始

2025/02/24

7
中经评论:勇立潮头拥抱人工智能

中经评论:勇立潮头拥抱人工智能

2025/02/25

8
2024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与人工智能模型发展研讨会在武义召开

2024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与人工智能模型发展研讨会在武义召开

2025/01/10

9
AI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商业化空间进一步打开

AI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商业化空间进一步打开

2025/02/12

10
推动人工智能“从数字走向实体”

推动人工智能“从数字走向实体”

2025/02/13